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媒介宝库栏目--->媒体杂谈-->详细内容
北京报纸的冬天来临?
作者:徐大伟 日期:2008-10-24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北京的报纸快卖不动了
一直想发现一些大事件,写就一些大文章。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命中穿越而过。穿了一天又一天。我给历史还是没能留下半点印象。
一早,又带着“徐大伟的伟大使命感”穿梭在人群中,不显山不露水。一条街的拐弯处一个年轻男子一手拿着一份报纸,一手举着一瓶饮料,口里喊着:“买《京华时报》送饮料了,一元一份。”在北京,这种买报纸送赠品的事情一点也不令我新奇,但是,一向被认为京城销量最大、读者最多的《京华时报》也加入了赠品促销的北京报纸大战中,一大清早,还是让我很感意外。
又想到了那个大师的那句话:从来就没什么意外。其实,《京华时报》送饮料促销报纸也是在情理之中,一边是报纸从五角涨到一元,一边是《北京娱乐信报》以“京城首家地铁报”的定位在地铁里免费发放,一边是报纸的读者在大量被网络和杂志、书籍、广播分流,简单看就是三面夹击,尽管《京华时报》的主编们没有站出来说报纸的销量正在大幅度下滑,其实,也不必说了,我们想想就该知道个大概了,看到他们遍布北京的庞大促销队伍,就知道他们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了。
北京报纸的冬天好象提前到了,什么时间才能来“暖气”,能不能来“暖气”,“暖气”烧得热不热,这一切仍然都是未知数。
点了《京华时报》的名,也许有人说你怎么就不说北京其他的报纸呢?我说,怎么能不说呢?就兴报纸舆论监督,就不兴读者评论报纸吗?该点名的就要点名,该批评的就得批评,这个权利从来就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。
说句实话,北京的报纸,不论是《京华时报》、《新京报》、《北京晚报》,还是《法制晚报》、《北京晨报》、《北京娱乐信报》等都很难让我满意。
先说说《新京报》,最早的广告语是:负责报道一切。一看到他们这个“包治百病”的广告语,我当时就笑来着,在广告界,这个定位就是最不讨好最失败的,因为世界变化大,每个人都在变来变去,匆匆忙忙,浮浮躁躁,压力大,脾气大,讲个性,追时尚,没耐心,爱速食,浅尝辄止,娱乐为要,在这样一群发展国家中的发展中读者中,你是想“负责报道一切”,可是,你想没想过会有几个人有那份心思去“负责阅读一切”? 我的话挺准的。果然,《新京报》的“负责报道一切”的远见战略受到了不只一年的打击,在这个秋天,《新京报》还是把它的广告语大肆张扬地换成了“不一样的品质”。这个广告语一出来,我看到后又笑了,这次笑里又多了一个意思,笑《新京报》到底是在成长,另一个笑的是《新京报》毕竟是在成长,还未到成熟时,它不想一句“不一样的品质”,就真的能吸引广大读者纷纷购报吗?再说,“不一样的品质”不应该只是一句广告语,更应该是《新京报》的品牌核心竞争力:品质为本。“不一样的品质”都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?有什么真的“不一样”?是从报纸整体包装设计、字体、题目、栏目、版面、主题、评论、图片、纸张、色彩、编辑、记者、新闻追踪、新闻热线、读者互动服务、广告发布、实用指南等等方面就做到的了“不一样的品质”吗?读者真的能从你的报纸里感受到这份“不一样的品质”吗?如果没有做到,又是一句广告语而已,只不过又是另一次失败的开始而已。
别怪我说话狠,其实还不够狠,都是我减了三分的狠,狠里总是会遇见爱。再说说另一个京城报纸大户:《北京娱乐信报》。说到它,其实很难不让我骂人,《北京娱乐信报》你做的这是什么吗?有一次在地铁里拿了一份《北京娱乐信报》,我翻翻了,前后十分钟不到,可以仔细看的东西真是太少了,内容粗糙,版式传统,美感极低,都是广告。也难怪每一个地铁站里有发报纸的工作人员,地铁出站口又有拿着塑料袋子收报纸的大爷大妈们,报纸刚到手,十几分钟中转眼就成了“废纸”,《北京娱乐信报》你的未来在哪里呢?难道就因为是免费报纸内容就可以很无聊、很世俗吗?我不知道他们的主编天天都在干什么?是不是也天天把几个编辑、几个策划叫到会议室里一开会就开到半夜,就是研究不出一个可喜的成果。有没有到地铁里看看自己报纸的“可怕下场”,也许他还会认为就应该这样,地铁报嘛,在地铁里看不就行了吗?出地铁扔了就对了。可是,我想你的广告客户、你的记者、你的编辑、你的新闻主角都不会这样想,他们都会希望报纸在读者手中的时间越长越好、被传看的人越多越好。所以,你还是应该在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上下点真功夫吧?去地铁里放下架子表情谦卑地问问“地铁族”们的喜好和心声吧?不然,我都实在不好意思看到地铁里被扔得到处都是的《北京娱乐信报》了。那都是钱啊。
北京报业的大佬们,还在得意吗?再次提醒你们:再得意,你们的报纸就真的卖不动了。
改变不了读者,就改变自己。